一、中药学专业办学简况
中药学专业于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2014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和陕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5年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7年获批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及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019年获批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截至2025年3月,中药学专业在校生共458名,设置10个自然班。
作为我校主要建设的专业,中药学专业办学遵循“三结合、五赋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历经15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本科、硕士联合培养相结合的综合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条件、课程与师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中药学专业依托步长制药的办学优势,构建了“学术专家+专业团队+企业高级技术专家”有机协同的“理论-实践-应用”全链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近三年,承担中药学专业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共计232名,其中专任教师172名,实验技术人员19名,管理人员12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80人(占比46%),硕博士163人(占比98%),双师双能型教师67人(占比38.9%)。中药学专业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陕西省中药鉴定专家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先后聘请82名步长制药高级技术人员参与本科生人才培养过程。先后建有药用植物学、药物制剂、天然药物化学等4个省级教学团队,先后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8个。近三年,中药学专业教师获批省级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课程思政教学标兵等省级获奖8项。
中药学专业有《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红花中药注射液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省级一流课程5门、校级1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校级14门;《“太白七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获批省级线上特色课程。与步长制药校企合作自编教材5部,其中《步长中成药》获批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中药学专业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中药学专业依托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建有基础化学类、基础医学类、中药学专业类等实验室,另建有虚拟仿真实验室、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中药前处理制剂实训车间、智能制造实训车间、中药材产地加工一体化车间、中药种质资源繁育中心、生物医药科教共享平台等实践场所,能够为中药学专业的各类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中药学专业与步长制药、清华德人西安幸福制药有限公司、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等医药企业建立了1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秦巴山区建立2个野外实习基地,建有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个。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校企协同育人”计划,每年安排中药学专业学生赴实习基地开展认知实习、野外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中医药研究创新、技艺传承与文化传播的优质实践平台,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中药学专业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围绕国家“大健康”发展战略,以步长制药为纽带,依托中药研究院,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及企业,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跨省、跨专业的协同创新体,获批陕西省生物医药创新制药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陕西省中药绿色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药智能制造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厅局级以上科研平台22个。近三年,中药学专业教师先后主持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3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1项;为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的横向课题64项,到账经费 3542.33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94篇,其中高水平研究论文88篇;获厅局级以上科学奖14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9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主编和参编教材及著作9部。中药学类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人均2项以上,在长期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学科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
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陕西、辐射全国,面向中医药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中医药思维、创新创业意识、传承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流通、使用和研究领域从事中药生产、检验、管理及药学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中药学专业的特色
中药学专业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区域医药事业发展战略,依托步长制药自身中医药产业优势,立足陕西、辐射全国,培养从事中药生产、检验、管理及药学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步长制药大力支持下,中药学专业经过15年潜心实践,形成了鲜明的企校深度融合、应用型中药学教育和药技实践平台保障下的产教一体化育人特色。这一特色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得以实现:
(1)依托步长中药现代产业学院,打造“院士领衔-双师固本-高工传技”的中医药优秀师资团队,建立师资双向流动共享机制。依托步长中药现代产业学院,实行“双院制”模式。企业高管担任产业学院副院长,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技术骨干作为“业师”承担《步长中成药》等特色课程教学,将生产标准、行业规范融入课堂。院士团队驻校指导学科建设,步长制药高级工程师定期开展“车间课堂”,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参与技术研发。近年来,校企互聘师资80余人,联合开发教材、著作20部。
(2)校企协同实施文化浸润工程,传创秦药“本草文化”育人体系,育才先育心。打造实体空间、数字空间和实践空间“三维文化育人场景”。建设西北高校规模最大的步长中药标本馆,复原“药王采药”实景的百草园成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开发“步长本草印象”小程序,运用AR技术实现药材3D可视化,累计用户超10万人。在秦巴山区等道地药材产区建立2个野外实习基地,野外实习期间开展“重走神农路”等文化实践活动。基于三维文化育人场景,通过“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创新实践”四维赋能,将中医药“仁和精诚”的价值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既有传统人文底蕴又具现代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3)打造“学院+研究院+实体公司”三方联动的产教融合范式,形成平台共建机制。打造步长制药支持下的以西北高校规模最大的步长中药标本馆为核心,包括GAP种植基地、联合实验室和生产车间,以及百草园等的“种植-研发-加工-检测”全链条的以实为主,虚拟辅助的多层次实践能力支持平台体系。校企共建中药研究院,聚焦陕西道地药材开发、中药绿色制造技术攻关,近年来联合申报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69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3项(如丹参多组分提取工艺优化),形成教学案例库50余个,反哺《中药制药工艺学》等课程改革。孵化新丝路检验检测公司,承担企业项目和服务学生实践,每年承接步长制药、东泰制药等企业委托检测项目40余项,学生参与药材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检测、指纹图谱构建等真实项目,累计完成检测报告150余份,实现“教学标准与企业标准、学习成果与产品成果”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