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14日,第二届高校微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厦门工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高校微专业建设协作体主办,聚焦微专业建设的理论探索、实践案例与未来方向,汇聚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与教育工作者展开深度交流。我校选派药学院副院长王艳娇和珠宝学院张睿老师全程参会,深入学习微专业建设前沿理念与优秀经验,为我校相关工作开展注入新思路。
会议期间,厦门大学特聘教授邬大光、厦门工学院常务副校长苏涵、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创校校长曹勇安等专家学者,围绕“专业与微专业的异同”“微专业开发原理与方法“微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融合”等核心议题作报告,系统阐释微专业在跨学科融合、产教协同、人才精准培养中的关键作用。重庆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安欧亚学院等高校代表分享了“具身型项目工坊”“全球治理教育微专业”“产业需求驱动的全链路设计”等典型实践案例,展现了微专业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创新应用。此外,会议还设置圆桌沙龙与微专业开发工作坊,安徽新华学院、红河学院等院校针对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无人机技术应用、智能科技传播、创业管理、文化产品创意设计等特色微专业建设展开研讨,为参会者提供了可借鉴、可落地的实践方案。
在会议安排的实地考察环节,参会人员走进厦门工学院教育博物馆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详细了解其在教育成果展示、产学研融合平台搭建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教育博物馆中丰富的教育发展史资料与前沿教学理念展示,为我院优化育人环境提供了参考;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校企共建、项目导向”的办学模式,更启发了我院在微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中的新思路。
作为高校微专业建设协作体的重要成员,我校受邀参加了8月13日晚间举行的高校微专业建设协作体理事会闭门会议。会上,王艳娇围绕两项核心内容发言:一是系统介绍了我院两个微专业的建设现状,包括课程体系搭建、师资团队配置等,同时阐述了未来在跨学科课程开发、企业合作深化等方面的规划;二是结合全国微专业建设趋势,对协作体未来工作提出建议,包括建立跨校资源共享平台、制定微专业认证标准、组织特色案例巡展等,相关观点得到与会理事单位的积极响应。会议期间,我校还被授予“常务理事单位”牌匾,这既是对我校在微专业建设领域工作的肯定,也标志着我校将在全国微专业建设协作中承担更多责任。
此次参会为我院搭建了与全国高校交流学习的桥梁。后续,我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快推进微专业建设,既帮助学生补齐知识技能短板、提升就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就业,也持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发展贡献更多力量。